从“需求管理”到“主计划”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要做到两个平衡:
平衡1,是关键产能资源与需求的平衡。需求计划一般是以产品族为单位预测和备库,需要对关键产能资源(CCR)进行产能的评审。否则,需求计划的可执行度较差也无法实现产能和需求的正确匹配。
平衡2,是关键物料供应与需求的平衡。在消费电子类产品的需求管理中,往往还会受到长采购周期关键物料的制约:如LCD面板、关键IC、关键FPC等物料的限制,需要在与供应商协同的基础上,才可以做到需求管理的科学性。
关键产能资源(CCR)、关键物料与产出需求之间的平衡,往往是需要多次,我自己的理解,这个就是S&OP过程。
需求管理的输出的是主计划,但是从“需求管理”到“主计划”不是一个简单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理解为是PSI过程。
这个“PSI”的解释是:P是生产、S是出运、I是库存,其相关关系如下所示:
需求计划和主生产计划的平衡,不仅需要考虑产能制约、关键物料制约,还需要通过成品库存作为缓冲,以平衡因为产能、物料制约的限制,从而实现真的客户需求。
从响应客户的角度看(客户承诺),制造类型就是MTS(备库)、MTO(订单)两种方式,而MTO的需求是确定的并以订单方式客户向供应商做了承诺。难度比较大是MTS(备库模式)。
MTS(备库)确定需求有三种方式:
第一,是最大量/最小量的安全库存模式,是管理非常成熟的技术。一般的生产运作相关的书籍均有论述,《生产与运作分析》讲解的比较详细和透彻,集中库存模型都讲到了。
第二,是TOC(约束理论)的补库方式,也称之为TOCR,也称之为DBM(动态缓冲管理)。应用于成品库存的需求随机波动(单个消费者的消费具有随机性),利用聚合效应可以大幅度降低波动,并利用质量管理理论的控制图原理,进行控制。赵智平老师的《在抢单路上》讲的非常清楚。
第三,是预测的补库方式。预测是最常见的确定需求的方式,但是如何应用好预测。许栩老师的《不是所有的需求都值得做预测,供应链实战中的需求预测思路》非常好。
需求管理是生产运作的起点。需求管理不仅涉及MTS,MTO的需求管理同样重要。在众多的中小制造企业中,PMC往往对销售输出的销售订单管控不严,订单变更尤其繁多,而图纸等技术指标性的变更,造成了严重的牛鞭效应。
需求的稳定,是生产运作管理最重要的稳定。可惜,在未来“产品时尚化”、“订单碎片化”、“供应链复杂化”的进行,需求的不稳定、不确定、复杂、变化(VUCA时代)是常态,需要柔性的生产计划和控制来应对,需要信息系统来赋能。
顺丰控股:6月营收262.54亿元,同比增长13.43%,连续5个月超行业增速,稳步上升趋势明显
1952 阅读跨省最快7小时达,货拉拉的新服务竟还打下30%价格!
1683 阅读王卫连续两年出席!为什么是顺丰?背后有何深意?
1590 阅读效率领跑行业,70%企业复购!揭秘被巨头复购16次的大小车方案
1360 阅读运多星指数级增长解码:数字科技、生态服务、合伙人制度的三重破局密钥
1074 阅读顺丰航空开通“西安=万象”国际货运航线,助力危险品航空运输高质量发展
1020 阅读马云要求淘宝闪购稳定在8000万单
974 阅读德邦股份二季度环比改善,无人叉车、辅助驾驶等技术应用助力降本
1006 阅读四川顺丰与成都公交合作正式启动
922 阅读达飞员工罢工,要求调涨薪资
942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