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国首台自主研发全球最小缸径双燃料低速发动机CX40DF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正式交付,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中小缸径船用低速发动机设计、制造和试验验证的技术,初步构建起船用低速机研发技术体系,动力产业自主可控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船用发动机被称为船舶的“心脏”,目前全球90%以上的远洋船舶采用的是低速发动机。在船用低速机领域,由于不掌握核心研发技术,我国只能以专利许可的方式进行生产;在船用低速机关重零部件方面,需要大量进口电控系统、燃油系统、增压器、轴瓦、活塞环等零部件。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我国船舶工业多年来在船用低速机及关重件自主研发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经过业界多家单位5年多的不懈努力,我国船用低速机自主研制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5年多时间,说起来确实不短,然而,相较瓦锡兰、曼恩、罗·罗等业界大佬动辄超百年的发动机研制历史,也不过几十分之一。这既说明“站在巨人的肩上” 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缩短我国船用动力与先进水平差距最高效的途径,也表明要真正形成我国船用动力自主创新能力和体系并与“巨人”齐头并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船用低速机专利许可生产到自主设计、制造和试验验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通过专利许可生产,我国的船用低速机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达30%,与日本相当,在我国国内市场所占份额为75%左右。这一成绩来之不易,是我国船舶动力企业及产业链扛住国外企业低价倾销压力、打破既有市场壁垒取得的。然而,具备专利许可生产能力与自主可控发展不是一回事。不了解设计原理、不掌握设计试验数据,就无法设计新的发动机,甚至无法提升现有发动机性能,生产只能“照猫画虎”,受制于专利授予商。正是针对这一痛点,我国经过多年努力、走过艰辛历程,建立了相关原理样机试验平台,掌握了部分缸径船用低速发动机设计、制造和试验验证全过程关键技术,填补了我国低速机研发体系方面的空白。未来,我国还将在自主创新研发设计平台建设与能力提升方面进行长期的持续攻关。
4个低碳奖项丨2025 LOG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案例申报开启!
1355 阅读顺丰再出手,领投无人车公司「白犀牛」
1077 阅读外贸出口转内销商家在抖音电商成交3.6亿元
1001 阅读5000种汽车配件丝滑入仓,菜鸟海外仓推出汽配出海解决方案
954 阅读鸣鸣很忙VS三只松鼠 ,谁的供应链更抗打?
945 阅读Gartner 2025 WMS魔力象限看仓储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744 阅读Wildberries开启中东卖家供货渠道
694 阅读河南首辆跨境电商TIR国际卡班发运
717 阅读顺丰与南京公交推出'同城快递线'
684 阅读超1500家品牌饿了么销售突破历史峰值
69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