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转港”有时也称为“中转地”,是指货物从启航港前往目的港,途经行程中的第三港口,运输工具进行停靠、装卸货物、补给等操作,货物进行换装运输工具继续运往目的地的港口,即为中转港。这里既有船公司一次性中转也有发货人因为免税原因换单转船的。
中转港一般为基本港,所以,挂靠中转港的船舶一般是来自国际海运主干航线的大型船舶和往返于区域内各港口的支线船舶。
如果仅仅是指海运,卸货港确实是指中转港,交货地就是指目的港。在订舱时,一般只需要注明交货地就行,要不要中转、或是到哪个中转港都是由船公司来决定的。
如果是多式联运,卸货港是指目的港,交货地是指目的地。由于不同的卸货港会产生不同的转运费,所以在订舱时必须注明卸货港。
免税
这里要说的是分段中转。中转港的设定为自由贸易港就能达到减免关税的目的。如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如果货物到香港中转;非国家特殊规定的货物,基本上可以达到出口免税的目的,甚至会有退税补助。
hold货
这里说的是船公司中转。在国际贸易中,各种因素导致中途货物不能前行,需要hold货。发货人可以在到达中转港之前向船公司申请滞留。待贸易问题解决后再装运到目的港。这往往要比直达船相对容易操作。但费用也不菲。
一条船会挂靠多个港口,所以船在同一码头头备案的进港代码也就是后续的中转港代码就有很多个,如果发货放随意填写代码,匹配不了的就会造成集装箱进不了港。如果匹配上了却不是真正的中转港,那么即使进了港上了船也会卸错港口。如果配船前修改成正确了,箱子也可能会卸错港口。再转运费用非常高,也可能需要支付高额罚金。
在国际货物运输过程中,由于地理或政治经济原因等,货物需要在某些港口或其他地点进行转运。订舱时就需要对中转港作出限定。但最终取决于船公司是否接受在此地中转。
如果接受,对中转港的规定条款就明确,通常是在目的港后面加注,一般通过“VIA(经由、通过)”或“W/T(with transshipment at…,在……转运)”连接。如下列条款示例:
中转港 Port of Loading:中国上海 Shanghai China
目的港 Port of Destination:英国伦敦 London UK W/T Hong Kong
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也不能直接把中转港当做目的港来看待,以免造成运输失误和不必要的损失。因为中转港只是转接货物的一个临时性港口,不是最终货物的目的地。
东南亚仓配一体的机遇与挑战
1601 阅读物流企业如何参加项目投标才能成功中标 | 物流人的必修课
1147 阅读极智嘉宣布进军具身智能:具备商业化能力、研发实力、场景数据三大优势
1089 阅读中储智运智慧联运场景入选央企AI高价值场景
1088 阅读国家邮政局到顺丰调研,王卫现身
1062 阅读中国光伏巨头,又花50亿在国外建厂
949 阅读交通运输部:支持平台实施货主实名制,建立过低运价阻断机制
959 阅读25年8月福建省京东大件物流送装一体资源招商邀请函
966 阅读全国港口首座绿氢“制输储加用”一体化示范项目落地渤海湾港
974 阅读沃尔玛头程物流整柜入仓运输服务已覆盖五大港口
94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