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年美线市场风起云涌,大起大落。经历了去年的疯狂后,一切都在回归正常。货代作为市场的主要力量和有效补充,这几年的发展多姿多彩。旧玩家继续巩固自己的地盘,更多的新玩家进入市场,攻城掠地。本来相对稳定的市场出现了很多新面孔,公司排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头部货代排名出现新面孔,更多的新公司出现在排名100之后,有意思的是, 这些公司在2019年的时候还没有记录,说明是2020年后才成立或者才以自己公司签约走货。
在经历了最惨淡的第三季度后,一起来看一下今年1-9月份(到港日)中国美线排名前500的货代货量变化。因为一切似乎正朝疫情前看齐,除了对比2021年,干脆看一下对比2019年的变化。
先看总数。今年1-9月,中国总体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比2019年还是增长16.7%。从排名前500货代的货量(基本代表了货代市场)来看,货量比去年同期下跌8.3%,跌幅大于市场,说明货代货量占比在缩小。跟2019相比,同期货量增长36.5%,说明这三年来货代的货量增长取得长足进步。从货代占比来看,2019年大概是44%左右,2021年达到历史新高的55%,2022年回调到51%。货代货量的占比取决于当年船司的签约策略,舱位紧张情况,市场运价和签约价的价差等因素。这几年的市场像钟摆,一会儿是货代市场,转眼又变船公司元年,现在似乎又荡回去了。
排名前10的头部货代呈现两头发展的趋势,排名前6的货代跟去年同期相比货量平均下降了21%,比2019年平均下跌3%。同时,也有4家货代进入前10,货量比去年几乎翻番,比2019年增加400%之多。
除了老牌玩家的排名发生变化,百年一遇的行情也吸引了很多新玩家进场。跟去年相比,有多达38家新公司出现。这些公司改用新的名字签约走货,所以去年没有记录。有的就是全新的公司。更能说明问题的是,跟2019年相比,排名前500名的货代中有高达153家公司在2019年是没有数据记录的。也就是说,接近30%的货代有可能是在2020年后进入市场的,并入榜前500。当然,也不一定全部都是新公司。有的之前配货给同行,排名上看不到自己公司名字,后来自己签约走货后,名单上就有记录了。
下面是排名前500的货代,就不一一点评了。有的朋友说能否做一份中文名公司的排名,这个太耗时。一般公司都有网站,可以查到中文名的。
东南亚仓配一体的机遇与挑战
1601 阅读物流企业如何参加项目投标才能成功中标 | 物流人的必修课
1140 阅读极智嘉宣布进军具身智能:具备商业化能力、研发实力、场景数据三大优势
1082 阅读中储智运智慧联运场景入选央企AI高价值场景
1074 阅读国家邮政局到顺丰调研,王卫现身
1027 阅读交通运输部:支持平台实施货主实名制,建立过低运价阻断机制
959 阅读中国光伏巨头,又花50亿在国外建厂
935 阅读25年8月福建省京东大件物流送装一体资源招商邀请函
959 阅读沃尔玛头程物流整柜入仓运输服务已覆盖五大港口
941 阅读全国港口首座绿氢“制输储加用”一体化示范项目落地渤海湾港
953 阅读